回首頁 豐山社區簡介

壹、社區發展協會設立法源依據: 社區發展協會之設置是依內政部所頒佈的「社區發展工作綱要」。
貳、社區發展協會設立之宗旨:

擴大社區民眾共同參與,集思廣意,以增進居民福利,促進社區之發展,提升經濟文化與環境生活水準,建設成為農業與觀光互利之阿里山部落。

參、豐山社區的成立

時間 任期

理事長

總幹事 組織編制
豐山社區籌備會成立 08509   會長劉家吉    
豐山社區發展協會成立 0871123        
第一屆理事長 08711~09111

任期四年

劉家吉

陳建富

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
第二屆理事長 09111~09511 任期四年 簡天賞 陳文振 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第三屆理事長 09511-09711 任期二年 官宗正   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第四屆理事長 09711~10011 任期三年 陳文振 官正堂 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第四屆理事長 10011~10111 任期一年 黃天富 陳文振 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第五屆理事長 10111~10511 任期四年 官大裕 許銘宏 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第六屆理事長 10511~10911 任期四年 官正堂 許銘顯 理事15人、監事5人

 

肆、組織章程 (略)
伍、豐山社區概述

豐山社區簡介

    豐山石鼓盤位於塔山群峰的兩側,行政區屬於嘉義縣阿里山鄉,海拔從750公尺至2000公尺山巒層層環抱,使豐山形成一盆地地形,溪流分布其間,氣候宜人,景觀綺麗。豐山的地理位置剛好位於嘉、雲、投三縣界,北臨南投、西連草嶺、東南隔著塔山和阿里山相望,由於地處偏遠,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美,村莊內也保持著鄉村田野的風貌,遠觀豐山全景青山翠谷、溪流吊橋、瀑布環繞,是阿里山鄉除了森林遊樂區外,最具有觀光發展潛力的一處風景區。

石盤鼓的由來

    台灣光復後居民陸續從縣內的梅山鄉太興、瑞峰、瑞里等地遷徙至豐山,在石鼓盤定居開墾,初到豐山一片荒蕪,四週皆是高山,中間是一盆地,其形狀恰似碗盤中間低漥而平坦,且地面上菅芒草叢生,巨石遍佈,放眼望去盡是大石聳立其間,到此開墾之居民稱此為石盤鼓。

豐山石盤鼓紀念石的由來

    石盤鼓紀念石,豐山村民又稱為石頭公,位於豐山前任村長黃新發的庭院旁,石頭公和一棵樹木及古厝構成一幅自然祥和畫面,這也是石盤鼓在開墾後保留最完整的一處,在此可看出石盤鼓開墾之初的環境景象,讓後代子孫能了解祖先開墾之時的艱辛,深具意義.石頭公除了見證開墾史外,並具有靈性,媲佑著整個豐山,當地居民拜石頭公為義父者不在少數,現從事豐山文史工作者許銘月即是其中一員,據說於年幼時拜石頭公為義父,比較好育養且順利的平安長大,直到十六歲。

豐山地理位置

    豐山的地理位置剛好介於嘉、雲、投三線界,屬於嘉義縣的行政區域,西與雲林古坑為鄰,北與南投相接,東邊則是雄偉的塔山群。平坦的石鼓盤盆地是豐山的主要人口聚集地,依村的行政劃分盆地屬於二、三鄰,人口數最少則是第一鄰,只有數戶人家,第四鄰位於乾坑溪右邊,第五鄰則位於乾坑溪左邊。豐山村有三條溪流分布,(1)乾坑溪:顧名思義此溪於旱季時缺水,雨季時溪水暴增,溪水混濁,源頭處常出現黑色油質,當地人又稱它為黑礦流。(2)石鼓盤溪:水量充沛,終年有水,溪流清澈,是豐山飲用水及灌溉用水,生態豐富,溪谷景觀漂亮,豐山最神奇的山泉水[滴水成金]即在此溪畔。(3)蛟龍溪:位於村莊外圍,此溪陡直短促,大雨過後溪流暴漲快速,水退的也快速,其水源頭位於塔山的大峭壁,形成全台灣層次落差最大的瀑布。豐山另有一處特殊地理,及山勢自然形成的蜈蚣嶺、青蛙嶺、蛇嶺三種動物的山嶺,因三種動物習性互相牽制,及青蛙怕蛇、蛇怕蜈蚣、蜈蚣怕青蛙,從高處看山的形狀,恰似蛇追青蛙,青蛙背著蛇口欲逃跑狀,青蛙嘴對著蜈蚣,蜈蚣往下追蛇,山行剛好形成有趣的三角形對峙,其各山嶺以溪流隔開,所以相安無事。

豐山產業的演變

60年代以前的豐山

    對外交通—靠步行,從豐山經太和走到奮起湖再搭乘阿里山線小火車至嘉義,這是當時唯一的交通。(豐山步行至奮起湖約五小時)產業社會型態—水田種稻,自給自足的農村社會。經濟作物—麻竹筍乾,運輸靠人力,挑擔的路線-豐山走清水溪潭岸(舊草嶺潭)-溪尾寮-屈尺嶺-太平(舊稱大坪)梅山一天行程(梅山俗稱小梅,是嘉義地區麻竹筍乾集散地,主要銷往日本)氣候變化冬天下霜,豐山地區於四.五年代時期,冬天水田結冰,屋外飲用水(用石器製成的水池)最上層也結了厚厚的冰,早晨要煮飯時需先敲破方能使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70年代

    對外交通—豐山步行至仁和(俗稱社前湖,步行約一小時)再搭車至嘉義(車程約四小時,於旱季時車可到達豐山)產業社會型態—水田改種芋頭,稻米由市區運往山區。經濟作物—麻竹筍乾(靠卡車運輸至梅山)轎篙筍(製成桶筍,銷國內市場)香菇(栽種於楓香樹幹上,又稱材菇)。

80年代

    對外交通—大部分居民皆擁有自己的車,進出方便,至嘉義車程約二個半小時。產業社會型態—水田變旱田,改種茶葉、蔬果等作物。經濟作物—麻竹筍乾價格低廉,不敷成本,居民部分改為觀光產業。

90年代

    對外交通—居民皆擁有自己的車,進出方便,至嘉義車程約二個小時。產業社會型態—栽種茶葉、蔬果等作物,也有部分已荒廢。經濟作物—少數居民仍採收麻竹筍,居民大部分改為觀光產業。

陸、設立地址:

    負 責 人:

    聯絡電話:

    行動電話:

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村二鄰二十四號

現任社區事理長: 官正堂         現任社區總幹事:許銘顯

05-2661363

0937476345

柒、社區戶數:

    社區人口:

112戶

約400人

捌、未來發展方向 一、加強社區人才之培訓,擴大社區民眾參與,共謀社區之發展。

二、舉辦各項才藝之訓練,讓社區民眾人人有專長,各有謀生之技能及

    發展空間。

三、善用本社區之最大優勢(天然景觀資源),爭取經費興建公共設施

   、觀光景點,吸引觀光客的到來,以增加民眾收入,進而改善社區居

    民生活。

四、以觀光帶動農業,積極發展光觀農業,讓觀光業者及農民互利共存。

五、美化社區環境,家家有花園,戶戶有特色。

玖、社區年度工作計畫及預算